11月18日下午,商务经济学院在奉浦校区行政楼116会议室召开深学细悟《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暨习近平经济思想专题教学推进会。校党委副书记陈晓峰出席会议。教育部课程思政教学名师、上海中医药大学张黎声教授,上海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名师”、上海对外经贸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秦淑娟教授应邀参加会议。商务经济学院党政班子、师生代表参加会议。会议由商务经济学院院长李志刚主持。
陈晓峰副书记充分肯定了本次活动意义,对商务经济学院以课程思政建设为抓手,推动青年教师教学发展和队伍建设表示充分肯定,他结合当前工作提出三点希望:一是要持续开展创新理论学习,深刻领会课程思政的核心要义,立足经济类课程学科特点,筑牢思想根基,把牢育人方向;二是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深化教学改革,创新教学方法,积极破解融合难题;三是完善保障机制,夯实长效支撑,搭建课程思政教学合作平台,推动课程思政常改常新。

陈晓峰副书记致辞
会议第二阶段,商务经济学院教师代表分享了课程思政与教学实践的实践经验。
商务经济学院副院长周宜昕系统介绍了学院课程思政建设的整体情况。商务经济学院形成了“学院-系部-教师”三级联动的工作机制,并就夯实思政素养,微课程、微专业建设、AI赋能融入思政元素以及加强青年教师培养等方面提出下一步课程思政建设深化思路。

周宜昕副院长发言
税收学专业负责人尹淑平副教授以“OBE理念下课程思政、专业思政协同与人才培养”为题,分享了专业层面推进课程思政的实践与思考。她系统介绍了专业根据行业和岗位需求凝练思政目标,构建“五育并举”课程体系的探索和实践。
校“科研标兵”余红心副教授介绍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的中国贸易发展”教学设计思路。他将知识点与中国实践深度结合,运用动态模型分析政府如何解决供给和需求的错配问题,结合进口博览会等实际案例,诠释了如何将重大理论创新成果有机融入专业课程教学实践。
会议第三阶段,商务经济学院教师代表分享了队伍建设与课程思政的实践经验。
上海市东方英才计划青年项目入选者王晨分享了“以高质量科研反哺本科教学的实践与思考”。她强调,科研和教学不再是独立的两条线,科研是活水,思政是方向盘,要培养既有能力又有担当的时代新人,实现以科研反哺教学,以教学反哺社会。
中组部第23批博士服务团成员刘永健介绍了挂职和暑期高校教师研修经历如何转化为课程建设成果。他将宁夏枸杞产业发展、湖南湘西十八洞村精准扶贫等鲜活案例有机融入《创业管理》课程,以赛事为依托,全方位、立体式重构大学生知识体系,为当代大学生创新创业拓宽新赛道。
上海市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获奖者袁瑞霞以“OBE导向下,以学生为中心点亮统计课堂教学”为题,分享了教学创新的具体做法和成效。她坦言,参加教学比赛的过程“比别人多磨了上千遍”,但正是学校学院重视教学、鼓励创新的理念和经济统计学教研团队的集思广益,才有了今天的成果。
2023级经济统计学专业学生樊尚文琪以“研统计之思,践求学之悟”为题,分享了专业学习体验与收获。她表示经济统计是用理性工具传达人文关怀、用精准数据讲述中国故事的桥梁。她希望能用专业能力为区域发展赋能,为家乡贵州的发展贡献力量,展现了新时代青年学子的理论自觉和使命担当。

图为师生汇报
会议特邀两位专家进行点评指导。教育部课程思政教学名师、上海中医药大学张黎声教授高度评价了学院在课程思政建设中的系统性和创新性。针对环境创新,张教授指出,学院层面积极完善的硬件设施和软件环境为学生创建了可感知、可沉浸的实践场景,这正是支撑创新的关键要素。张教授特别肯定了专业思政的探索与实践,并希望进一步明确课程在专业中的定位,要完善“群”与“链”的课程逻辑,横向上建立课程群,纵向上形成贯通链,体现梯度性。针对评价方法,张教授强调要区分直接成效和间接成效,从逻辑上建立完整的评价体系。

张黎声教授点评指导
上海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名师”、上海对外经贸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秦淑娟教授充分肯定了学院课程思政建设的三大优势:一是思政意识浓厚,学院领导与教师共同努力形成良好氛围,年轻教师高度重视课程思政;二是有机融入到位,教师能根据教材和专业内容找准切入点,自然融合;三是创新方法多样,通过讲座、案例等多种形式实现课程思政目标。秦教授提出四点建设性建议:一是统筹主线,形成合力;二是重视课程设计,要精心设计示范课;三是走出课堂,深化实践;四是注重成果凝练与加强对外宣传。

秦淑娟教授点评指导
本次推进会全面展示了商务经济学院在推进习近平经济思想“三进”工作和课程思政建设方面的创新实践与阶段性成果,为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提升育人质量奠定了坚实基础。与会师生纷纷表示,将以本次会议为新起点,持续深化理论学习,创新教学方法,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商科人才贡献力量。

图为会议现场
撰稿:朱洁如
摄影:任嘉欣
审核:朱嫣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