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学院新闻

学院新闻

上海市金融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年会顺利召开

  2025年11月2日,为积极响应国家“十五五”规划战略部署,助力“金融强国”建设目标,上海市金融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年会由上海商学院承办召开。本届年会聚焦“金融科技与金融专硕培养”这一主题,特邀教指委委员、培养单位代表、相关部门领导等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商金融教育改革发展大计。

图为参会人员合影

会议开幕式由上海金融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秘书长、复旦大学金融研究院秘书长张宗新主持。他指出,当前全球科技创新加速,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重塑金融业态,对金融人才培养提出新要求。金融学科与科技融合加深,金融专硕教育面临机遇与挑战。本次年会以“金融科技与金融专硕培养”为主题,旨在落实国家“十五五”规划金融强国战略,搭建交流平台,探讨金融科技背景下研究生教育的创新路径,服务国家金融战略。他强调,各培养单位要以年会为契机,加强交流合作,深化产教融合,聚焦科技赋能金融趋势,完善课程体系与教学模式,立足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需求,构建高质量金融研究生教育生态。

图为张宗新主持会议

上海商学院副校长张绍华在会上发表致辞。张绍华首先代表学校,对各位委员、专家学者及嘉宾的莅临表示热烈欢迎,对长期以来关心、指导和支持上海商学院建设发展的各级领导、院校及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感谢。

张绍华指出,当前金融科技迅猛发展,金融业态与金融教育模式正经历深刻变革,这为高校金融教育改革与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上海商学院积极响应国家和上海市相关金融发展战略部署,持续深化综合改革,持续构建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努力培养契合时代需求、服务国家战略和地方发展需求的高素质金融人才。

最后,张绍华表示,本次上海市金融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年会在上海商学院召开,是上海市金融研究生教指委对上海商学院工作的高度肯定与有力支持。学校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进一步加强与各院校、行业机构的交流合作,持续完善课程体系,拓展实践平台,不断提高金融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促进教育成果的有效转化。

图为张绍华致辞

上海金融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中保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党委副书记、总裁李军在会上发表致辞。李军指出,过去一年,在教指委统筹下,上海金融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服务国家战略,聚焦质量提升与体系优化,推动产教融合,教育质量和社会影响力稳步提高,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提供人才支撑。他强调,金融教育要紧扣“加快建设金融强国、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战略,呼应国家“十五五”规划要求,立足科技金融、绿色金融等重点领域,提高培养质量和创新能力。要推动金融与科技、数据、产业深度融合,完善跨学科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机制,培养复合型高层次人才。

李军表示,金融是现代经济的血脉,教育是金融创新的根基。上海市金融研究生教指委要继续发挥统筹协调和示范引领作用,推动资源共享、标准共建、成果共评,提升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水平。要坚持立德树人,把论文写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实践中,把教育成果应用于服务国家战略和实体经济发展,为加快建设金融强国和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金融中心贡献“上海力量”。

上海市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吴庆全在会上发表致辞。他强调,“十五五”规划明确提出“加快建设金融强国、加快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对金融教育提出更高要求。金融教育要夯实学生专业基础,拓展全球视野,厚植家国情怀,培养既懂理论又通实践、兼具国际视野与创新精神的新时代金融人才。

最后,吴庆全表示,上海市学位办将继续支持金融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改革,优化政策与服务,推动教育质量持续提升。希望上海市金融研究生教指委和各培养单位以更高标准、更大力度推进高质量发展,为服务国家战略、建设金融强国作出新贡献。

图为吴庆全致辞

颁奖环节由上海商学院商务经济学院院长李志刚主持。张宗新宣读了第八届上海市金融硕士教学案例入库名单。上海商学院副校长张绍华,中保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党委副书记、总裁李军,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张晓刚,上海市学位委员会办公室领导吴庆全为获奖教师代表颁奖。


图为获奖代表合影

随后,张宗新宣读了第八届上海市金融硕士学位论文入库名单。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副校长徐永林,上海财经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刘莉亚,上海师范大学经济与教育大数据研究中心主任、上海市学位办原主任束金龙,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并购金融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蓝发钦,上海交通大学中银科技金融学院副院长冯芸为获奖师生代表颁奖。


图为获奖代表合影

第一轮主旨演讲由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副校长徐永林主持。


图为徐永林主持

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中金研究院院长彭文生应邀以《科技金融赋能创新发展》为题作主旨演讲。


图为彭文生作主旨演讲

上海金融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财经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刘莉亚应邀作题为《关于进一步深化推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国际科创中心的若干思考》的主旨演讲。

图为刘莉亚作主旨演讲

刘莉亚立足国际比较与实证研究,指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竞争力走弱的核心在于人力资本竞争力与金融产业体系排名;同时,上海在科技创新能力方面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她强调,建设国际金融中心与国际科创中心需高水平科技金融体系支撑。金融支持科技创新需与企业生命周期匹配,形成“金融活水”精准滴灌“创新沃土”的长效机制。针对我国以间接融资为主的现状,她剖析了间接融资与科创企业全周期融资需求的结构性错配问题。‌刘莉亚分析我国科创债市场运行特征,指出其在支持创新链条融资等方面存在短板。她提出,应加快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拓展直接融资渠道,提升金融体系对科技创新的包容性与适应性。

‌最后,刘莉亚从制度创新与政策引导层面提出建议:完善科创金融政策体系,鼓励国有资本参与,深化产业与创新融合,强化人才吸引与培养机制,为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与国际科创中心提供金融支撑与智力保障。

第二轮主旨演讲由上海金融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并购金融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蓝发钦主持。


图为蓝发钦主持

前耶鲁大学终身教授、九鞅投资CEO何华应邀作题为《打造新一代中国投资管理数智化新范式》的主旨演讲。


图为何华作主旨演讲

何华基于国际视野与金融实务经验,系统阐述了人工智能为金融行业带来的深刻变革。他指出,在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金融业正进入以“算法驱动、数据决策、智能协同”为特征的新时代,投资管理模式逐步从经验依赖转向模型化、智能化与自动化,重塑了金融体系的运行逻辑。通过固定收益投资回测案例,何华回顾了高校与业界的合作,强调应以科研与实务结合为导向,推动教育体系与金融市场需求深度对接。他指出,人工智能编程正从“工具化”迈向“智能体化”,技术门槛的降低为金融教育拓展了创新空间。何华进一步介绍了九鞅投资自主研发的AI智能体,展示了其在策略回测、数据分析及研报解析等方面的应用,指出AI智能体技术将成为推动金融研究、投资决策与教育创新的关键力量。

最后,他强调金融人才培养应理论与技术并重,强化数据思维与创新能力,并呼吁加强高校与产业界的深度协作,完善产学研协同机制,为金融强国建设提供坚实人才支撑。

上海金融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委员、复旦大学金融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张金清受邀作题为《数字化转型背景下金融监管的未来与应对》的主旨演讲。


图为张金清作主旨演讲

张金清强调,科技进步推动传统经济金融向数字经济金融转型,金融风险诱因、形式与传导机制发生结构性变化。价格风险可预测性降低,信用基础转变,金融体系呈去中心化趋势,数据将成为科技时代的新能源。对此,应构建数据驱动、算法支撑的智能监管体系,强化算法行为监管与伦理审查,防范技术、数据与社会风险交织传导。关于未来监管重点,他建议完善基于风险承担的机构审慎管理;加强算法审计与行为监管,将监管要求与伦理规范融入算法治理;建立分类多级牌照体系与前瞻性监管科技平台,推动全国监管大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监管穿透性与实时性。

最后,张金清指出,尽管数字技术深刻改变了金融运行方式,但并未动摇金融的底层逻辑。金融专业教育应引导学生夯实理论基础,保持理性思维,关注金融科技发展,拓展跨学科知识,增强对数字金融的理解与应对能力。

下午,大会进入第一轮圆桌主题论坛环节。第一轮圆桌主题论坛由上海金融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师范大学经济与教育大数据研究中心主任、上海市学位办原主任束金龙主持,多位专家学者围绕“人工智能与金融专硕教学模式改革”主题展开深入交流与研讨,分享了自己关于人工智能与金融教育融合的前沿观点和实践经验。


图为会议现场

会议围绕人工智能对金融专硕教育的重塑展开深入探讨。专家们普遍认为,人工智能应有机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倡导“道正、术高、业精、实求、事达”的育人理念,培养既掌握前沿理论与技术,又能立足实际解决现实问题的复合型人才。在教学方面,要更注重学生动手能力与 AI 工具使用水平,采用多导师联合指导,推动人工智能与金融实践深度融合,优化课程体系以匹配国际前沿;可借鉴人工智能“训练 - 推理”模式优化教学,利用数字教材拓展资源,将课堂重心转向案例讨论与逻辑分析。同时,要警惕 AI 带来的思维惰性、同质化问题,加强学生独立思考、逻辑分析、法律边界意识及职业伦理素养培养。未来应聚焦知识体系重构、能力与素养提升,推进校企协同育人,强化区域优质资源共建共享,鼓励高校探索特色培养路径,形成可复制推广的经验,为全国金融专硕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第二轮圆桌主题论坛由上海金融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上海财经大学资深教授徐龙炳主持。围绕“稳定币、RWA(真实世界资产代币化)等金融新事物对金融专硕培养的冲击与对策”主题,各高校专家学者结合教学与研究实践,分享了在数字经济时代创新金融专硕培养的最新思考与探索。


图为会议现场

会议聚焦金融科技发展下金融专硕教育变革。稳定币在不确定背景下出现,其“稳定”受多因素影响,广泛使用给国际金融带来挑战,且影响着国际货币体系结构。当前金融教育改革方向为“一心三力”,但存在师资、教材、手段滞后问题。高校在稳定币与RWA领域教学研究滞后,需反思培养模式。各高校积极行动,有的围绕大数据与金融科技完善课程体系、探索微专业,有的依托理工科优势推进交叉培养与“新工科 + 金融”改革,有的设特色招生方向并探索新议题融入课程。同时,金融科技创新对教材、学术、师资提出挑战,也为培养复合型人才提供契机,教育应从“懂工具”转向“懂系统”,强化学生多方面能力。此外,金融人才应兼具计算与金融思维,专硕教育可采用特定结构。面对金融科技冲击,现有培养体系存在知识结构滞后、理论与实践脱节等问题,高校需在理念、体系与机制上创新调整,以“传统金融 + 数字技术”融合为主线,推动协同创新,探索特色改革路径,服务国家金融战略。

交流与讨论环节由束金龙与张宗新共同主持,并作会议总结发言。张宗新表示,会议议程充实、讨论深入、成果丰硕,体现了各培养单位及专家对上海市金融专硕教育改革的高度重视与积极参与。会议期间,多所高校专家就教育教学、课程建设、案例研究、产教融合等方面提出针对性意见,对推动金融专硕教育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上海市金融研究生教指委将梳理意见建议,完善工作机制,提升服务能力,切实推动上海市金融专硕教育高质量发展。


图为束金龙、张宗新作总结发言

束金龙在会议总结中指出,本次年会主题鲜明、议题集中、交流务实,取得了良好效果。下一步,上海市金融研究生教指委将根据会议讨论成果,形成正式会议纪要,细化落实工作举措,确保各项决策部署落地见效。束金龙代表上海市金融研究生教指委,对上海商学院为本次年会提供的精心组织与周到保障表示衷心感谢,同时对全体与会嘉宾、专家和教师的积极参与与贡献表示诚挚敬意。他强调,期望各培养单位以本次会议为契机,继续深化交流合作,凝聚共识、开拓创新,共同推动上海市金融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再上新台阶,为建设金融强国和教育强国贡献智慧与力量。

上海商学院金融硕士(MF)学位点位于中山西路校区,依托商务经济学院建设。学院应用经济学入选上海市Ⅱ类高原学科,金融学专业被认定为上海市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学院拥有上海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商务经济研究基地)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研究基地等多个省部级以上教学科研平台,同时建有财务金融研究所、国际金融中心研究基地,学院“新金融智慧学习工场”项目已通过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首批评定。本学位点聚焦于三大领域方向,即财富管理、可持续金融以及合规与金融监管。财富管理方向关注新形态财富的配置与投资管理,涉及财富规划、资产定价、风险管理等内容;可持续金融方向立足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研究绿色金融、责任投资、ESG投资等课题;合规与金融监管方向则聚焦全球金融中心建设背景下的风险管理与合规机制,研究内容包括金融伦理、职业道德与反洗钱等问题。


图为上海商学院金融专业硕士师生合影


撰稿:上海市金融教指委、上海商学院商务经济学院

摄影:会务组

审核:李志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