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商学院财金学院有这样一间心理活动室,专门用于辅导员和学生的谈心谈话以及心理活动的场所,实现“一对一”的心理疏导和帮扶,做好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工作。
“作为一名大一新生,来到上海读书最初只能从学校里寻找归属感。有一间专门的心理活动室,在辅导员办公室里说不出口的心事,就可以放松的说出来,很暖心。”上海商学院财金学院会计系的一位大一新生说。
“心灵捕手”关注学生成长
如何成为新时代学霸、规划未来人生、优化人际关系……这些都是当代大学生面临的一些现实问题,也是大学生成才成长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心理活动室的设立,对同学们老说,也让他们在细微处体会到了学校的温情和关怀。
“我们大三现在经常外出实习,参加很多实践活动,留在学校的时间变少了。但是面对考研还是凭证就业等多种选择,我们还需要老师的建议,甚至也需要找老师释放学习压力。这正好给我们和老师交流提供了绝佳途径和场所。”金融171班何兆琦说。
下半年来,财金学院还就“如何适应大学生活”“如何处理人际关系”等话题开展心理团队辅导活动,帮助学生更好成长。
“帮困解难”播下爱的种子
上海商学院财金学院共有少数民族学生 134人。如何更好地培养好少数民族学生,帮助少数民族学生成才成长也是财金学院关注的焦点问题。
财金学院就通过“百名辅导员千家行”活动,将学校的关心和资助送上少数民族学生的家门。今年暑假期间,学院在辅导员人手紧张的情况下专门派一名辅导员家访了10名少数民族学生,五天时间走访距离达5107公里。
每敲开学生的一扇家门,辅导员都将党和学校的政策送上门,并与学生家长分享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和生活点滴,同时针对学生的学业和职业生涯,和家长们面对面沟通,为学生量身定做人生规划。虽然有的时候语言不同,需要连蒙带猜,甚至需要学生做翻译,但彼此之间送上的一个微笑,一个拥抱,成为全世界最美的语言,传递了学校和学院解决师生急、愁、难、盼问题的真心和真情。
财金学院金融171班哈萨克族赛尔江•巴合提汗同学是一名腼腆的男生,他这样规划他的人生,“我毕业后想先回家乡哈密银行工作,减轻家里的经济负担,和妈妈一起把妹妹学业供出来。”针对他目前的学业成绩及专业方向,辅导员葛欢建议他先扎实学好专业课,然后做好简历,还可以尝试报考银行、哈密市的事业单位和公**。
家访结束后,赛尔江•巴合提汗的妈妈一直把辅导员送到楼下,并握着他的手,红着眼圈说道,“谢谢老师和学校,也感谢党的政策。”
今年开学以来,财金学院党总支召开少数民族学生调研座谈会,了解少数民族学生的所思所想及学习生活中的困难,鼓励同学们坚定理想信念,做好学业规划。
“党建暖心”传递爱的温度
由于毕业班学生就业实习的特殊性,党员同志往往无法全员参与组织生活,学生党支部凝聚力不强。针对这一问题,学生党支部尝试将组织生活的时间安排在工作日的晚间或者双休日。此外,学生党支部在安排组织生活会时,还注意搜集各方信息,在寓教于乐中让学生党员成长。
财金学院党总支书记下到学生党支部,和青年学生“零距离”接触,引导大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纽扣”,则是财金学院帮助学生成长的又一特色举措。 在“我与书记话成长”活动中,院党总支书记通过和青年学生谈点“老”话、聊点“新”话,说点“真”话,讲点“情”话,推动学生党支部建设有方向、有活力、有动力、有魅力,发挥基层党支部的育人功能。
撰稿:财金学工
摄影:财金学工
审核:伊铭